為大力推進噴水無墨打印技術的應用研發,日前,吉林省科技廳組織召開了噴水無墨打印技術專題研討會。吉林大學、長春光機所、長春應化所、長春理工大學等高校院所的有關專家參加了會議。
噴水無墨打印技術發明人、吉林省“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張曉安介紹了噴水無墨打印技術的原理、特點及應用前景。與會專家就如何加快推進噴水無墨打印技術的研發,加速相關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
據介紹,噴水無墨打印技術實現了以水取代墨水打印,并且紙張可以多次重復打印,具有無毒、環保、紙張循環使用、成本低廉等優點。
吉林省科技廳表示將繼續關注此技術的研究進展情況,并將組織全省跨領域、跨學科的科技資源,開展聯合攻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速推進此項技術的應用研究進程,爭取早日實現此項重大原始性創新科技成果在吉林轉化。
噴水無墨打印技術引國際關注
孫陽
日前,吉林大學化學學院研發成功一項噴水無墨打印技術,通過使用一種特殊的紙,實現了以水代墨打印和紙張的重復利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引起海外同行和業內專家的關注。
據了解,噴水無墨打印的技術核心在于打印紙。該技術將“水致變色染料”負載于紙基上,當紙遇到水時呈現顏色;當水揮發干時,紙張恢復到無色狀態,從而實現重復使用。這項技術不僅解決了目前噴墨打印消費者面臨的墨盒堵塞、頻繁更換墨盒價格昂貴等問題,也減少了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
據研發團隊帶頭人張曉安教授介紹,目前,這種噴水打印字跡室溫下可以保留22小時左右。他同時指出,噴水打印機使用標準打印機和墨盒(以水代墨),但紙張獨特。如需永久保留打印內容,將打印機的裝水墨盒換成傳統墨盒并使用普通打印紙即可。
張曉安在評價該技術的應用前景時說:“我們可以展望,用這種紙打印出每一天的報紙或雜志,第二天該紙又可以重復打印使用。對于那些喜歡閱讀即時消息,又不想造成大量浪費的人群,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法。”
張曉安表示,動物毒性實驗結果顯示,這種可重復使用的紙張安全無毒。下一步,科研團隊將致力于該課題更深入的基礎研究和產業化前期的應用研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