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劉華)“使用納米驅油技術后,鴨K1-21井組日產油量持續上升,綜合含水率下降,降壓增注效果明顯。”11月15日,玉門油田采油工藝研究院試驗檢驗中心主任林遠平說。
納米驅油技術可以將“常規水”變為“小分子水”,滲透到低滲、特低滲、超低滲透油藏的狹窄孔隙中,擴大水驅波及體積,并憑借其“強親油強憎水”特性,智能捕集油藏中的分散剩余油,將其聚集成油滴并形成油墻,從而提高剩余油驅替效率。2022年開始,玉門油田在集團公司納米化學重點實驗室的支持下,成立玉門油田裂縫性低滲透/特低滲透油藏納米技術應用研究室。針對低滲透油藏開發技術瓶頸,研究人員結合納米驅油技術特點,設置“注‘納米水’、納米+壓裂、納米+調剖”3個研究方向,建成納米技術應用測試分析和應用效果評價2套平臺。
酒泉盆地鴨兒峽油田是油藏疊合而成的復式油田。經過多年開發后,主力油層具有注水壓力高、注入困難、能量補充不足、水驅效率低等問題,其低滲、特低滲透油藏特性適合開展納米智能驅油技術現場試驗。玉門油田采用自主設計的橇裝式遠程智能加藥裝置,將納米驅油劑注入鴨K1-21井組,并密切跟蹤井組生產動態,評價注入效果,及時優化調整方案。經過1年的精耕細作,截至目前,鴨K1-21井組日均產量從6.6噸上升至8.1噸,綜合含水率降至50%,現場試驗效果顯著。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