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仿制藥一致性評價、“4+7”帶量采購等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制藥行業洗牌加速,市場面臨新的變革,企業不得不應對“提質降本”的挑戰。在“控制生產成本絕不能以降低質量要求或改變工藝流程為代價”的原則下,藥企更加重視技術、成本管理和流通配套方面,這也對制藥裝備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藥裝備行業發展現狀如何?
我國制藥裝備行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其規模、產品品種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的變化,例如企業數量以年均20%速度增長,并且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的品種基本涵蓋了國際市場上幾乎所有的品種。總得來看,國產制藥裝備已經基本能夠滿足國內制藥企業生產的需求,并有國產制藥裝備企業將產品推向海外,出口貨值近年來不斷增長。
同時,隨著制藥行業新版GMP 認證高峰結束,制藥企業對于低端設備的需求有所回落,部分制藥裝備企業憑借其擁有的完整的生產鏈,性能質量可靠和功能豐富的產品群,獲得跟德國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得到提高。但從當前情況來看,制藥裝備行業還面臨著幾大挑戰。
其一,大部分制藥裝備企業都是民營企業,由于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固體制劑行業能夠生產相對完整的全套固體制劑生產設備的企業數量并不多,并且企業比較分散,尚未形成產業集群,使得整個固體制劑裝備行業水平較低。
其二,缺乏核心技術,這也是我國大部分制造行業存在的問題。雖然國內部分具備實力的企業已經從起初的完全仿制到半仿制、再到如今的創新仿制階段,但核心技術缺乏,整體創新水平低下依然是整個產業的問題。
其三,裝備的耐久性差,配套設備缺乏。國產的制藥裝備企業雖然在外觀、設計等方面有所改進,但設備的穩定性、耐久性等方面依然需要提升,另外與國外設備相比,國產裝備的配套裝備缺乏也是一大問題。
其四,缺乏對應的解決方案。隨著制藥企業的發展,對于制藥設備有了更個性化的特殊需求,如生產過程存在劇毒中間體的藥品,需要高溫制造藥品、易燃易爆藥品、低熔點藥品等都對制造設備有特殊需求,但國內廠商技術水平有限,雖然不少裝備企業已經從單純的設備制造廠家向著解決商轉型,但整體水平還有待提高。
制藥裝備企業如何助力藥企“提質降本”?
從制藥裝備行業的現狀來看,未來將有更多的發展空間值得國產裝備企業挖掘。那么,在當前背景下,制藥裝備企業又應該如何助力藥企實現“提質降本”的目標,從而應對新的市場競爭形勢呢?
業內表示,“制劑裝備的構成取決于制劑工藝,制劑工藝的建立又依托于制劑裝備的功能,新的制劑裝備將會誕生出新的制劑工藝”。在國家推行仿制藥一致性評價的背景下,制劑裝備企業應從工藝和裝備出發,結合新的工藝理念,打造新的裝備技術。
例如,有企業建議加快智能制造技術創新并應用,定制化能夠帶來更優化的成本,使更多的制藥企業實現降本增益。同時,要推動制劑工藝以及裝備的標準化工作,為規范發展保駕護航。
實際上,在自動化、智能化趨勢快速蔓延的當下,也成為眾多制藥裝備企業轉型升級考慮的方向。有企業結合中藥配方顆粒劑的特點及生產實踐,明確干法制粒系統的新要求,即保證適應性、可靠性、穩定性、密閉性,提高智能化、自動化,打造出客戶滿意的中藥配方顆粒干法制粒系統解決方案。
還有企業通過與制藥裝備企業深入交流與合作,加大技術改造和工藝革新,提質擴能,降本增效,精益管理再提升。
業內表示,當前制藥裝備企業面臨藥企升級的挑戰,應做到“敢于創新”、“敢于突破”、“敢于嘗試”、“敢于擔當”,雖然從當下來看,困難重重,無論是工藝的探索還是裝備的技術方面都面臨很多關卡;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制藥企業更好的突破轉型,提高市場競爭力,生產出更高質量的藥品,并有利于制藥裝備企業提升裝備工藝水平,向著更高階段發展,助力國產制藥裝備質量的提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