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監測是水資源管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近年來,四川瀘州市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穩步提升。
為全面掌握區域河流水質狀況,精準研判污染成因,明晰屬地責任,瀘州市正逐步實施“水上天網”監控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水質自動監測站19個,其中國家級水站7個、省級水站3個、市級水站9個,已初步建成覆蓋全市的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為進一步改善水環境質量、加強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監測技術支撐。
瀘州市建設的19座水質自動監測站不僅具備水溫、PH、電導率、濁度、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總磷、氨氮和總氮等項目的自動監測能力。而且相比原來的手工監測,水質自動監測站具有連續、實時、全天候運行的優勢,能及時預警和防范水環境風險,進一步提升水環境管理水平,是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發展的方向。
水質自動監測的優勢主要在于:一是監測數據將更有代表性。監測頻次的提高會產生更多更及時的數據。二是監測數據將更加客觀。采樣位置基本恒定,送樣時間短,分析流程固定,數據自動上傳。這些優勢將明顯提高環境監測對環境管理的支撐效率。如有利于及時把握水環境質量狀況、及時發現突發性水質污染事故或水質異常情況,提高流域水環境預警預報的準確率,提高水環境質量綜合評價的科學性等。
隨著19個國家、省、市級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成投運,標志著瀘州市重要河流斷面水質在線監測網絡已基本建成。
通過水質自動監測站,瀘州市實現了對水質情況全天候實時監測監控,監管部門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及時掌握水質變化,實現流域水環境在線監測、共享發布和決策指揮等應用,實現水環境立體化監管,有助于河流水質提升。
(資料來源:瀘州電視臺,央廣網,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