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隨著環境監測技術發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儀器的種類和原理在不斷發展更新,但儀器設備質量的參差不齊。因此,科學規范的環境監測專用儀器的適用性檢測,可確保進入國家環境監測網絡的監測儀器性能滿足環境管理需要,服務環境管理。
近期,為滿足大氣細顆粒來源解析和組分網建設等環境管理工作的需求,規范顆粒物多通道采樣器的儀器性能,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質檢室正式啟動對“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多通道采樣器”的適用性檢測。
為保證檢測工作科學規范,總站質檢室組織編寫了《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多通道采樣器檢測作業指導書》,并于2017年10月27日組織召開了該《作業指導書》的專家審議會,與會專家一致通過《作業指導書》的評審,認為《作業指導書》技術指標合理,檢測方法科學規范,并作為開展儀器適用性檢測的技術依據。檢測指標包括流量測試、累計標況體積示值誤差、時鐘誤差、噪聲、溫度測量示值誤差、環境條件變化的影響、參比方法比對(兩個季度)、平均無故障時間等,檢測周期約為6個月。目前,已有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天虹儀表有限責任公司申請檢測。
同時,近年來小型化空氣站廣泛使用在空氣質量監測工作中,為規范該類儀器的性能,總站質檢室參照《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653-2013)和《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 654-2013)標準,結合小型空氣站的特點,編寫了《小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檢測作業指導書》,正式啟動對“小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的適用性檢測,檢測周期約為6個月。目前,已有北京凱盛瑞成科技有限公司、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島和誠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申請檢測。
(原標題:總站質檢室新開展“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多通道采樣器”和“小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系統”適用性檢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