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環保部質量管理三年行動計劃考評獲得優秀,2013~2015連續三年國家環境監測質量專業檢查位列優秀等級,多次因環境監管、執法成績較好獲環保部表揚。在環保部發布《“十三五”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方案》之際,江蘇省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上的一些做法值得關注。
近日,記者奔赴江蘇省,分別對江蘇省在大氣、水、土壤等方面的監測管理進行調研,以江蘇為樣本,剖析我國當前的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現狀。
大氣篇:建立省級直管質控站監視地方大氣子站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胡冠九向記者介紹,江蘇省一直在優化能力驗證和實驗室比對,監測站除了達到國家要求的計量認證外,還在努力獲得實驗室認可,在標準上與國際接軌。
據了解,江蘇省各級市縣環境監測機構均通過計量認證,同時,根據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或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要求,開展內審和管理評審,通過實驗室監督評審、復評審以及計量認證復評審等工作,保證體系持續改進、有效運行。到2015年底,全省環境監測系統已經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的環境監測站共35個。
胡冠九說:“我們全省的市區站都是雙認證的,縣站基本上80%~90%是雙認證的。”
其中,在大氣的自動站質量控制方面,江蘇省對空氣自動站開展了運維檢查和質量監督檢查、顆粒物自動監測與手工比對工作、健全量值溯源體系、質控站和國控站比對等質控管理措施,江蘇省級也開展了空氣自動站數據可信度檢查。
以顆粒物比對為例,2012年,江蘇省選取進口、國產不同監測方法的顆粒物自動監測設備與手工監測方法開展為期2個月的比對工作。2013年5月,使用美國熱電多通道采樣器再次開展手工與自動比對,結果顯示自動監測與手動監測日均相對誤差在-50%~25%之間,具有較高的相關性。2014年11月至今,組織南京、常州、無錫、蘇州等國控空氣自動監測站點顆粒物手工與自動比對,相對誤差在-19.2%~22.3%之間,相關性在0.8~0.9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氣環境質量監測方面,為了倒逼地方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江蘇省通過建立省質控站監視地方的大氣子站。
胡冠九介紹,目前,在全省13個省轄市建設了26個省級直聯、直管質控站,通過質控數據平臺,監視各地大氣子站,倒逼數據真值、傳遞質控壓力。
此外,對于環保部將上收監事權,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張祥志對記者說:“監事權上收對于我們來說是好事,我稱其為‘扶上馬還送一程’,非常支持。”
張祥志介紹,此前監事權在地方,一般是交由第三方運維公司負責站點的運維工作,很多都是一些小的運維公司,工作人員經過短暫培訓就上崗,工作能力、經驗有限,也帶來了對數據質量的擔憂。由國家統一選定的規模較大的運維公司就能較好避免這一問題。
水篇:評分考核第三方運維機構,呼吁加強專業人員持證上崗
在水環境質量監測管理方面,江蘇省蘇州市走在全省前列。
近年來,在蘇州市范圍已建設了125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包括固定站、浮標站、平臺站等),構建了比較完善的蘇州市水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網絡,自動監測點基本涵蓋主要飲用水源地、國控點、省界斷面、市界斷面等重要監測監控斷面。
水站數據已廣泛應用于太湖和陽澄湖藍藻預警監測、枯水期水質預警監測、交界斷面生態補償和太湖流域重點斷面達標考核等工作。
蘇州環境監測站張仁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目前,蘇州市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環境質量監測體系。蘇州市水質自動監測站的運維工作均由第三方專業機構承擔,質量控制由各地監測站負責。
據了解,在水質自動監測質量管理方面,負責質量控制的技術人員按質量控制要求實施“日監控、周檢查、月比對”的質量管理制度,每天至少兩次調取監控數據,發現問題及時通報運維公司技術人員,責令排查原因,及時解決問題;每周至少一次去水站現場巡查,檢查儀器狀態和運維效果,每月至少一次進行實際水樣的實驗室比對測試、水樣加標回收測試或質量控制樣品考核。
負責運維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和負責質量控制的監測站的技術人員均要求持證上崗,由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統一負責上崗考核。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為加強蘇州市水質自動監測質量管理,每年組織開展蘇州市水質自動監測質量管理的專項檢查。
同時,為進一步加強第三方專業機構水站運維管理,蘇州市環境監測中心對承擔運維工作的第三方專業機構實施嚴格的運維工作考核,從水站有效運行率、標樣考核合格率、水樣比對合格率、儀器在線率、日常質量控制結果、運維應急響應、運維內容和運維保障等方面進行評分,依據評分考核的綜合結果支付運維經費。
張仁泉介紹,雖然加強管理,但是仍有個別第三方機構未能通過考核,主要是存在人為操作不規范問題。水環境質量監測的專業性太強,應該對第三方運維單位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化要求,不僅不能降低準入門檻,國家反而應該建立資質,讓專業人員持證上崗。
據了解,目前地方環境監測部門為提升第三方機構人員的的專業性,主要通過為期2~3天的培訓,然后進行上崗考試,并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培訓、考試和頒發考試合格證書,一些第三方機構的人員甚至沒有經過培訓就直接上崗。
土壤篇:面向社會提供二噁英監測服務,土壤監測有待克服諸多瓶頸 走進泰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整棟大樓的每間辦公室幾乎都被各種機器設備填滿,雖然監測中心的人員并不多,甚至有些辦公室沒有工作人員,但是機器卻一直在運行。
泰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張宗祥對記者介紹,這些機器都在按照設定的程序做相關的監測、分析工作,不需要工作人員一直盯著。
據了解,泰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是全國最早成立專門從事環境監測機構之一。泰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先后通過了省級計量認證、國家實驗室認可、國家標準化站驗收等一系列資格認證,形成了水、廢水、空氣(含降水)、廢氣、噪聲、生物、土壤、固廢等環境要素監測以及突發事故應急監測能力,在環境信息管理、監測能力及分析技術某些領域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其中,重點實驗室有3500平方米的實驗室用房,現有儀器設備固定資產投資逾3000萬元,擁有痕量、超痕量有機污染物大型分析儀器20多臺(套)。并于2011年建成國內一流的二噁英監測中心,成為江蘇省首家可以面向社會提供二噁英監測服務的實驗室。
目前,二噁英監測中心連續四年受江蘇省環保廳委托,對全省危險廢物焚燒企業進行監督性監測,同時承接了上海、吉林、河北、山東、新疆、內蒙古等十多個省市的委托監測任務,完成5000多個樣品的監測。
此外,重點實驗室現已具備土壤中150多種有機化合物檢測能力,包括土壤中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多環芳烴、土壤中揮發性有機物和鄰苯二甲酸酯類等。
據了解,2012年~2015年重點實驗室承擔了泰州市土壤(基本農田、蔬菜種植區、集中飲用水水源地和畜禽養殖場周邊土壤)環境質量調查,采集土壤樣品120個,監測項目20余項,獲得監測數據2000多個。
張宗祥稱,目前重點實驗室已完成泰州市的土壤例行監測點位124個,今后每年將做20個點位的采樣分析工作。
實際上,相對于大氣和水,我國土壤質量監測起步較晚,土壤監測工作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在今年11月4日的全國人大常委會聯組會議上,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認為,當前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有四個方面的困難:底數不清、法律法規缺失、相應的技術標準規范不夠健全、監管能力亟需加強。
張宗祥介紹,目前我國土壤的質量標準比較簡單,有加強監測指標范圍的需求,但是,一些技術仍舊難以實現。比如:因對人體危害性較大,具有生物累積的特點,聯合國環境署將短鏈氯化石蠟新列入《斯德哥爾摩公約》受控范圍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但是,國內外對此沒有很好的監測方法。
張宗祥解釋,短鏈氯化石蠟同分異構體特別多,有2000多種,結構很相似、毒性有區別,在儀器上很難進行分開,也沒辦法測量總量。
(原標題:江蘇環境監測站標準與國際接軌 土壤監測需克服諸多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