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熱發電裝置投運后,我們已經停掉了10臺用來冷卻熱水的空冷器。扣除機組自耗電和循環水耗電,初步估算,目前每天差不多可節電1000度左右”。
此時,他身后的低溫余熱有機朗肯循環(ORC,Organic Rankine Cycle)發電裝置已經安全平穩運行了將近300個小時。
低溫余熱主要為溫位在90~150度的余熱資源,包括熱媒水、煙氣、低壓放散蒸汽、待冷卻的工藝物流等。在化工、水泥、冶金等眾多行業,低溫余熱資源豐富,但由于缺乏相應的技術,長期以來,除少量用于制冷、供熱外,大量低溫余熱白白浪費,在有些工藝中,需要采用空冷、水冷等耗能的方式處理低溫熱。在此過程中,不但沒有節能,反而損耗了大量的其他能源。
“低溫余熱數量大,品位低,如何有效充分利用一直是煉化企業研究的課題。”九江石化生產經營部節能辦主任王瑞群介紹說,本世紀初,九江石化低溫熱水主要用于氣分裝置、生水換熱、鍋爐除鹽水換熱、生活水換熱和冬季采暖,但熱源利用有限;原有低溫熱網絡存在熱阱不足,熱量過剩;熱阱季節性較強使系統的綜合調控較為困難等問題。
2009年,九江石化針對煉油裝置大量低溫熱能質低、位置分散的現狀,按照“溫度對口、梯級利用”的原則,通過節能技術改造,在煉油裝置中建立起一大一小兩個系統,初步解決了老裝置系統低溫熱優化匹配的問題。
王瑞群說:“在500萬噸/年規模時,我們圍繞低溫熱的利用做了許多改造優化工作,但現在裝置規模提升到800萬噸/年以后,原有的一些節能利用措施,難以充分消化這些增長的低溫熱源,而利用低溫熱發電,應該說是為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為深度挖掘節能潛力、降低單位能耗,2014年,中國石化科技部將“煉廠低溫余熱有機工質發電技術開發”列入股份公司科技開發項目和“能效倍增計劃”立項開發,委托九江石化、洛陽工程公司、中船重工第七一一研究所結合九江石化油品質量升級工程富余低溫熱資源,開展技術路線論證、發電裝置研究及工業應用等研究工作。2014年6月總部科技部組織完成方案評審。2015年2月出版可研報告。
2015年,三方遵循“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的原則,進行了多次技術方案論證,充分考慮煉廠低溫余熱資源數量大、溫位低的特點,結合透平膨脹機效率高、單機功率大,烷烴類有機工質廉價易得的優點,最終確定采用透平膨脹機有機朗肯循環低溫發電技術路線,有機工質采用異丁烷(R
2015年11月發電裝置土建施工;2016年5月實現中交;
中船重工第七一一研究所九江項目經理、高級工程
“在國內采用向心式透平膨脹機,以烷烴類工質為循環工質的有機朗肯循環技術,并實現兆瓦級ORC發電裝置工業應用的,九江石化是第一套。”
當前,我國能源供給形勢嚴峻、環保壓力增大,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尤為迫切。據相關資料顯示,現階段我國工業余熱的回收效率只有發達國家的80%左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目前我國節能減排的工作重點。對余熱資源巨大的煉化企業而言,有機朗肯循環低溫余熱發電技術的大型工業應用,可以充分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并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產品。在這種背景下,九江石化有機朗肯循環低溫余熱發電裝置的投用,無疑可為煉化企業低溫熱資源的回收利用、減少碳排放、節能降耗提供良好的借鑒和示范。
標簽:余熱發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