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愛因斯坦時空扭曲理論揭秘,引力探測試驗曝光。人類能否穿越時空?在愛因斯坦相對論當中有一種說法,就是在宇宙中中立可以引起時空扭曲,而且還跟中子星有關,就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愛因斯坦的預言之時空扭曲理論:
由于重力的作用,(例如)地球這樣大質量的物體在時空構成的框架結構中的存在本身,就會使時空框架發生扭曲。通俗地說,時空框架就像一個床墊,而地球就像放在床墊上的一個小鋼球,鋼球使床墊凹陷成一個“小酒窩”樣子的坑。
愛因斯坦的預言時空扭曲現象最近被科學家們在中子星附近觀測到。中子星是目前人類在宇宙中可以觀察到的天體中密度最大的一種。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和美國宇航局的天文學家聲稱,他們觀測到了圍繞中子星的鐵原子氣體呈現的模糊環線出現了扭曲現象,這一發現對解釋某些物理學基本問題意義重大。
據美國宇航局報道,愛因斯坦的預言再一次得到了證實!科學家們經過仔細的檢測,發現地球周圍確實存在時空漩渦,并且其各項參數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完全符合。
這是此間在美國宇航局總部舉行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消息,探測的結果來自對該局實施的引力探測衛星B(GP-B)計劃的數據分析結果。
引力探測衛星B項目首席科學家,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家弗朗西斯·艾福瑞特(FrancisEveritt)表示:“正如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那樣,地球附近確實存在時空扭曲。”
而美國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分校的克利福德·威爾(CliffordWill)表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威爾是愛因斯坦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他目前正擔任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一個獨立下設委員會的主席職務。這一委員會于1998年由美國宇航局創立,其主要目的便是對引力探測衛星B的數據進行檢查和評估。他說:“有一天,今天的這個實驗將被作為經典案例寫進物理學教科書。”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空間和時間是交織在一起的,形成一種被他稱為“時空”的四維結構。地球的質量會在這種結構上產生“凹陷”,這很像是一個成年人站在蹦床上陷進去的情形。愛因斯坦指出,引力的本質僅僅只是物體圍繞這種時空凹陷的曲線邊緣運動的外在表現。
如果地球是靜止的,那這種擾動將不復存在。但是地球并非靜止不動,我們的地球在不停旋轉,這種旋轉會產生擾動,盡管非常輕微,但仍然會產生一種四維漩渦。而這就是2004年發射進入太空的引力探測衛星-B所要探測的目標。
實驗的原理
這一實驗項目背后的科學原理非常簡單:科學家們將一個陀螺儀送上地球軌道,使它的一個旋轉軸指向一顆遙遠的恒星作為參考點。在沒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況下,這一旋轉軸應當永遠指向這一顆恒星。但如果空間是扭曲的,那么陀螺儀的指向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改變。通過對這種改變的精密檢測,科學家們能了解時空彎曲的相關信息。
這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卻非常艱難。
首先,制造引力探測器B中4個高精度陀螺儀需要用到精度極高的球體。事實上,這些陀螺儀內部的轉子是人類迄今制造過的最完美球體。它們的大小約相當于一個乒乓球,由熔凝石英和硅材料制成,其相對完美球體的誤差在任何方向都不超過40個原子的厚度。這樣高的精度是必須的,因為如果不是這樣做,那么這些陀螺儀轉軸的晃動將出現誤差。
根據愛因斯坦的預言理論進行的估算顯示,地球周圍空間的時空扭曲將導致陀螺儀旋轉軸出現每年0.041弧秒的改變。1弧秒等于1/3600度。為了測出這樣微小的改變量,GP-B探測器必須具備0.0005弧秒的精度。這就相當于讓你測量放在100英里(約合161公里)之外的一張紙的厚度。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