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儀表網 儀表產業】長達近一個月的各地持續暴雨,湖南、湖北等多地交通基礎設施受損,導致多地交通受阻,對交通安全影響巨大的山體滑坡事件時有發生,交通主管部門及在建項目要求對所有高邊坡、不良地質路段、受水害影響嚴重的災害易發段等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發現異常及時補救。
筆者從湖南在建項目龍永、益馬高速了解到,在龍永高速夯力湖II橋邊坡、紅巖溪特大橋6號墩邊坡和益馬高速浮邱山邊坡于今年上半年安裝的邊坡智能監測系統,能實時在線反應邊坡現場的地質穩定性、位移變化量等狀態,對地質異常情況進行及時預警,監測人員通過電腦端登錄系統即可實現對邊坡的遠程監測管理,從系統監測到的實時數據顯示,在此次持續暴雨期間被監測的三個邊坡位移變化量均保持在安全可控范圍。
龍永、益馬高速公路業主都十分重視施工及后期運營過程中的邊坡安全問題,在聯智橋隧進行邊坡智能監測技術研發階段,即達成意向將以上地質復雜邊坡作為試點,此輪強降雨也是對該技術實際監測情況的實踐驗證。
該邊坡智能監測系統是由湖南聯智橋隧技術有限公司組織科研人員研發的基于北斗衛星導航CORS系統的高精度遠程邊坡實時在線監測新技術,它將尖端科技領域的衛星定位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和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有機結合,為用戶提供全新、透明、可視、實時的測量服務。
該項技術基于北斗衛星CORS系統,可實現連續觀測與衛星數據的自動處理,自動化程度高,監測頻率可達1hz,精度可以達到毫米級。
地質勘探結果顯示,龍永高速穿行于崇山峻嶺之間,橋隧比達58.7%,是目前為止省內橋隧比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高速公路項目。沿線為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大,且沖溝發育,邊坡較陡,夯力湖II號橋和紅巖溪特大橋6號墩邊坡巖體主要為瘤狀泥質灰巖、灰巖邊坡,邊坡巖體受構造及風化作用影響較大,巖體破碎。
益馬高速浮邱山隧道出口開挖后形成的邊坡,右洞洞口位于山坡下沖溝中,隧道軸線與等高線大致呈40°角相交,覆蓋層厚度較大,粉質粘土厚約4.8米,其下為強、中風化巖,巖層產狀較陡,裂縫面附淺紅色侵染物,多呈張開狀,仰坡巖層基本上為順坡向,但傾角較大,仰坡穩定性較差,兩側邊坡穩定性較好;在受到攪動及降兩等影響的時候可能會發生滑坡。根據地質災害分析結論,上述三個邊坡風險發生概率等級均為“較容易發生”,在施工后期及運營期間發生滑坡的概率很大。
(原標題:【湖南】為高危邊坡安裝一雙“透視眼”湖南聯智首創邊坡智能監測技術及時預警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