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霧霾肆掠,空氣中PM2.5的含量持續爆表,中國出臺了一系列治理霧霾的新政策和新法規;節能減排、新能源開發項目都在一步步的具體實施。
最新的政策動向顯示,生物質能在“十三五”中作為可再生能源的主體地位確立,2020年生物質能在可再生能源中占比將達到30%,超過光伏和風電的總和,“滯后的”發展現狀與確定的遠期規劃對比下,可以預期繼光伏、風電之后,生物質能將迎來一個快速發展機遇期。
未來能源市場生物質能擔大任
新能源發展規劃
國家能源局在今年的2014APEC會議也提到了新能源合作框架,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聽取了中國能源發展規劃,深入推進消費、供給、技術、體制革命和加強國際合作,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方針,實施“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綠色低碳、創新驅動”四大戰略,通過大力推進能源節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增強自主保障能力、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進能源科技創新、拓展能源國際合作、深化能源體制改革等措施,加快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可見新能源開發是中國治理環境污染的重中之重。治理開發其任重而道遠。
國際注重生物質能源引導未來能源市場
減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是降低碳排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應用和推廣是大勢所趨。但風能與太陽能生產的電能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性,因而在能源產業結構中只能是有限的補充。而真正能承擔起全面替代化石能源使命的是生物質能源產業。
陽光凱迪新能源集團董事長陳義龍先生應邀參加“突破新能源發展之瓶頸”論壇。論壇上他表示,生物質能作為最有可能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對于減少碳排放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意義。
據聯合國能源署公布的信息,如果將地球的宜林地全部種上能源林或能源草,每年通過太陽能轉化到植物的化學能相當于990億噸標準煤。2012年全球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約為130億噸標準煤。從理論上來說,生物質能源具有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潛力。單就中國而言,每年至少可貢獻約17億噸標準煤的生物質能源。我國現有18億畝耕地產生的農業廢棄物和45億畝林業生產及管護中產生的剩余物,每年產生的生物質原料約相當于7億噸標準煤。我國還有宜林沙漠地、荒漠地、鹽堿地、荒山荒坡地約40億畝,如果實施種植能源,至少每年還可貢獻約10億噸標準煤的生物質能源。
陳義龍介紹,陽光凱迪在生物質能利用研發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公司目前具有260多項發明專利。陽光凱迪的生物質發電設備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領先。同時也具備了非糧生物質制油商業化量產的條件,3噸優質生物質材料可以生產1噸航空用燃油,其碳排放接近于0。根據測算,國際燃油價格在70美元/桶,陽光凱迪生產的非糧生物質燃油就具有盈利空間。
值得注意的是,陽光凱迪旗下上市公司凱迪電力(000939)在生物質能利用領域業績初顯,據公開信息,其旗下24家生物質電廠今年1-10月累計發電量超過20億千瓦時。11月25日,凱迪電力公布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公司將接收陽光凱迪、華融資產等關聯方154家公司近68.5億資產的注入。重組完成后,凱迪電力生物質電廠數量將達到111家,成為中國擁有生物質發電廠最多的企業,龍頭地位進一步鞏固。公司26日復牌,已連續三天漲停。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