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口徑最大、產能最大、品種最全、質量最優的160型熱軋鋼管生產線,近日落戶河南省方城縣產業集聚區。其全自動熱軋系統、控制系統均屬先進的德國西門子技術。
方城縣軸承產業集群從2011年起步至今,已形成“冷碾擴成套設備—軸承鋼管—軸承套圈—軸承滾動體及各種配件—成品軸承”產業鏈,吸附了一大批高新技術落戶。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冷輾擴設備生產技術使材料利用率提高30%以上,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大幅提高;液壓自動車削連線技術獲國家專利98項;展臂式全自動數控車削線的單工件六工位車削模式,比常規車床減少用工60%,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40%;院士工作站開展的冷輾熱軋材料研究,將為集群后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撐。
方城縣委書記褚清黎介紹,經過3年左右努力,方城軸承產業集群將實現年產值100億元,成為國內最大的熱冷軋鋼管、冷輾擴軸承套圈和冷輾擴裝備生產基地。
科技日報訊 (通訊員曾軍 杜福建 記者喬地)在大別山深處的河南省桐柏縣藏著一個“中國天然堿都”。其天然堿儲量占全國80%,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芒硝儲量1.64億噸。產品遠銷20多個國家。
不負蒼天厚賜,桐柏圍繞“生態立縣”主題,促進技術升級,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天然堿都”綠色崛起。他們在緊鄰龍頭企業、年產天然堿百萬余噸的中源化學公司旁邊,專門建立了“吃干榨凈”制堿企業“廢物”的博源化工,以制堿廢液、廢氣為原料,采用“碳化”工藝生產小蘇打,成為國內目前唯一通過綠色食品標識認證的堿類產品。
桐柏縣委書記莫中厚介紹,桐柏縣還圍繞堿硝產業中下游產品構建了4條循環利用產業鏈:把制堿母液加工成粗堿,制堿廢料回收生產小蘇打,制堿電廠產生的廢渣用于生產免燒磚、水泥等,制堿廢水經冷卻洗滌堿塵后回注堿井再開采。這種良性循環生產模式,使“三廢”全部成為綠色化工發展的寶貴資源,催生出明星化工、中科明星肥業、順成水泥等一批骨干企業,形成了天然堿產業開發的集聚效應。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