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
基因測序儀器已完成太空測試 未來或可解密外星生物(2016-07-14)
據報道,最近到達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凱特·魯賓斯(KateRubins)將使用OxfordNanoporeTechnologies研發的基因測序裝置MinION,在太空環境下首次完成基因測序工作。這種口袋大小的測試工具…[詳情]
可視化醫療技術 讓生物學研究“看得見”(2016-07-14)
巧妙的可視化能改變生物學家對數據的理解。考慮到可以對細胞中的每個RNA分子進行測序,或者在一天之內用顯微鏡圖像將一個硬盤驅動器填滿,生命科學家正在越來越多地尋求別出心裁的可視化方式,以理…[詳情]
生物質新能源成新燃料 市場需求空間將不可估量(2016-07-13)
世界性物質能源逐步匱乏,生物質能源的崛起將開拓可再生能源新的市場需求。近來年新能源的開發超出了預期,發展迅速,在環保領域有著良好的口碑,在未來,生物質新能源將為環境治理與能源綠色發展保駕…[詳情]
白仲虎: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風向標(2016-07-07)
記者在鄭州經開區見到了常州英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賽生物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白仲虎,白仲虎擁有雄厚的專業知識,2002年畢業于英國斯特拉斯克萊德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年畢業于英國帝國理工…[詳情]
固特異將研發未來輪胎 靈感源自海洋生物(2016-07-07)
這款產品的發布僅僅是展現概念、炫耀技術、靈光一現的資本作秀么?對于近幾十年內這項技術廣泛應用在量產汽車中可能性不大。或許本次這款概念產品將有一定影響力。 來自固特異的輪胎科技發展部總監…[詳情]
生物分子化合物用“沉默”抑制蛋白分化(2016-07-05)
磷酸酶是一類在許多細胞信號傳導通路中發揮重要作用的蛋白質,但科學家們很難找到有效的小分子化合物去抑制它們的功能,并且研發相應藥物。近日發現的“分子膠水”可抑制蛋白質的活性,研…[詳情]
納米藥物驗證電離輻射 開展生物化學新模式(2016-07-05)
近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醫學物理室研究人員在開展納米藥物在放射腫瘤學中應用的研究工作中,提出了納米藥物聯合放療治療癌癥的新模式,驗證了電離輻射作為細胞周期依賴的靶向手段可增強納米藥物在…[詳情]
廣州生物院在非金屬催化的含氮雜環合成中取得新進展(2016-07-01)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朱強研究組在非金屬催化的2-胺基苯并噻唑合成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化學通報》(Chem.Commun.,2016,DOI:10.1039/C6CC04394A)雜志上。 通…[詳情]
2016年中國生物質能發電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前景(2016-07-01)
生物質能(biomassenergy),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取之不盡、用之…[詳情]
新型分析技術探索“微生物暗物質”(2016-07-01)
人們對微生物的了解還相當匱乏,因為許多微生物是無法在實驗室中培養的。加州理工和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了新型分析技術,探索“微生物暗物質”。 微生物幾…[詳情]